close

好久沒有想買的東西了。太過無慾也不是件正常事。

就是這布提袋重燃了我的敗家魂~

0908-bag1.jpg 
提帶其實是比較搭配的深咖啡色,不是照片的黑色。

再來一張細部欣賞

0908-bag2.jpg 
袋邊有縫厚度,而且布是鋪棉的厚厚布,好好摸。
整個內裡的布色就是邊邊透出的那道很艷很飽滿的紫色一大片,而且有磁扣不會整個袋口開開的。

怪怪地,以日本布袋來講它的價格好像偏低了,查了招喜屋好像也沒出袋子這種產品 ... ... 但是質感相當好,應該不是山寨貨吧。
因為紙標寫著小風呂敷シリーズ,查到下面這個很不錯的資訊。

以下內容轉載自外語品牌錄網站

* * * * * * * * * *

風呂敷(Furoshiki/ふろしき)

「風呂敷」(Furoshiki/ふろしき)是一種包裹物品的正方形布,布料是絲綢或棉織品。往昔用來包衣服,江戶時代由於錢湯(Sento–/せんとう,大眾澡堂)普及,庶民到錢湯洗澡時都用「風呂敷」包裹換穿衣服往返,因此才會冠上「風呂」(Furo/ふろ,浴室、浴缸、洗澡)這個詞。

由於只是一塊有花樣的布料,而且尺寸大小不一,任何物品都可以包,結法更是多不勝數。明治時代以後,各式各樣的西方皮包傳進日本後,風呂敷便逐漸成為落伍、過時的道具。

然而現代日本超市基於環保問題,積極倡導「My bag」(マイバッグ)或「Eco bag」(エコバッグ)運動,簡單說來就是自己帶袋子去裝物品,跟往昔攬著菜籃到傳統菜市場買菜那般,建議消費者不要再用超市免費提供的膠袋,因此風呂敷也就跟著流行起來,質料也不限於絲綢或棉織品。

風呂敷通常用來包裹贈品,倘若包法、打結技巧好的話,比一般用印刷紙包裝再黏個蝴蝶結的禮品更具有個人風格並雅致。我曾收過用風呂敷裹著兩瓶紅酒的禮物,哇,看上去真的很別緻,而且由於在兩瓶紅酒之間打結,可以單手同時提起兩瓶酒,加上風呂敷的文雅花樣,比起盒裝禮物真會令人倍覺驚喜。

目前書店有不少圖文並茂教人如何使用風呂敷的書,百貨公司和服專櫃或吳服店也會展示用風呂敷包裹各式物品的包法,甚至可以打結成背包揹在背上或肩上,用法變化多端。因此風呂敷雖是日本的傳統道具之一,卻已經演變成前衛流行商品了。

另一種跟風呂敷類似的布包就是「袱紗」(Fukusa/ふくさ),這個尺寸比較小,而且有裡子,表裡都是單色,頂多在表面染上或繡上家紋,有些袱紗四隅還有裝飾穗子。袱紗在現代通常用來包裹婚禮、葬儀時送出的紅包和奠儀,當然不是直接用來包紙幣,日本有各式各樣的紅白大事裝飾紙包,袱紗是用來包這些紙包的,以免紙包沾污或受損。

婚禮時,新郎新娘會事先寄來喜帖,喜帖內有一張明信片,是讓親朋好友回覆能不能於當天參加喜宴的答覆,這種回信必須儘快寄出,否則會讓新人訂席位時陷於困擾。因為日本婚禮宴席是一人一分套餐,而且婚禮當天要準備返禮讓客人帶回去,所以人數一定要在事前算好。

而葬禮通常是突發事件,往往透過親朋好友臨時以電話通知某日夜晚幾點開始是守夜,隔日上午幾點開始是告別會。我曾有一次接到緊急通知,於翌日要參加葬儀,卻找不到包奠儀的灰、藍袱紗(喜事是深紅、紫色),只得用白色大手帕代用。那以後便準備了一個紫色袱紗(紫色是紅白事都可用),以待應急。

再來說說「手拭」(Tenugui/てぬぐい),就是日式毛巾、手巾,但是比現代毛巾單薄,易吸水,可以用來當手帕擦手、擦臉、洗澡,甚至綁在額頭權充應援團(O–endan/おうえんだん)團員,或受傷時用來當「繃帶、包帶」(Ho–tai/ほうたい)。因此即便在現代日本,需求性仍很高。

至於「暖簾」(Noren/のれん),就是日本商店屋簷下垂掛的小布帘。商店的「暖簾」通常染上「屋号」(Yago–/やごう)或「商号」(Sho–go–/しょうごう)、家紋。本來是禪寺用來防寒、防曬,江戶時代的商家在布簾染上家紋變成商標後,「暖簾」便成為一種信用度與名聲的代用品。

現代日本家庭也到處都掛有暖簾,例如玄關口、廁所小窗戶、房間門口(夏天敞開房門時,為避免家人一眼便瞧見房內狀態,掛著暖簾可以遮蔽家人眼目),當然也可以掛在牆上當裝飾。 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muel 的頭像
    jamuel

    生與死之間

    jam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