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吉田惠里
尖端出版
非常簡單的讀後書摘,有興趣的可以去書店看看,書裡有可愛的插畫,還附有一些輔助工具圖。
前言-繪圖的大腦
看著東西時,習慣去觀察線條、質感、光線明暗,捨棄對「已知物件」的認知。
就是說,不要看著杯子覺得就是杯子,這樣會被對這個物體的原本概念限定住,而無法詳細感受物體的形狀。
工具準備
畫板;檯燈;素描本(30.5x25.4cm or B3圖畫紙)
鉛筆:HB~4B。將筆心削成一般的兩倍長且極尖。
夠尖的筆心輕畫就可以將石墨粒子附著在紙上,且可反覆描畫而不會因為筆壓過重破壞紙張。
橡皮擦:一般的;筆型的;軟的(可塑形的)
作畫護條(或膠帶)
棉花棒、面紙(擦拭用)
第一天
握筆法兩種
描影法:就是陰影的畫法
基本描影法,線影法(單一方向),交叉線影法(三種方向的平行線重疊),自由描影法(QQ亂畫,適合小地方陰影)
製作「十格色調明暗表」
製作「灰色畫布」:用2B炭粉塗布在圖畫紙上並按壓附著
第二天:變成畫家的眼睛
用右腦作畫
2D臨摹:以模仿畫作來記憶線條、比例。將形狀印在眼睛裡。
把畫面分割開來畫:格子素描法
顛倒畫面作畫
第三天:變成3D的眼睛
用眼睛掌握立體感
開放焦距法&雙焦距法(不是很懂,總之是培養立體感)
取景框(畫材行有賣)
第四天:凝視光影
光線和陰影會營造出立體感
不同的照明會使物體呈現不同的表情:用雞蛋來練習!
用軟橡皮擦出明亮部分,用筆型橡皮修飾出最亮點。以衛生紙擦出柔和感。
※可以瞇著眼睛來比較濃淡
第五天:色彩的光影
色彩也有明暗
透過彩色濾光鏡片(彩色壓克力板)來觀察顏色的濃淡明暗
第六天:表現出遠近感
以竹籤輔助,嘗試目測物體的距離感及比例。
第七天:空間和色彩的統合
連大師也喜愛的描繪對象:用手來練習!
了解手部構造:解構與比例